(新加坡南洋孔教会成立103周年会庆 主宾郭献川国会议员演讲稿) 今年庆典的主题是“仁”。 正所谓“仁者爱人”。可是一般人,尤其是现代人,不懂得什么是仁与爱。因为现代的“爱”里面常有参杂了“情”的因素。所以现代人把爱跟情合在一起,叫爱情。可是在《论语》里,凡是讲到的仁爱,完全是理智的仁爱。那什么是理智的仁爱呢? 儒家的思想 在谈仁爱之前,我们必须先讨论儒家的思想。在四书里,《论语》和《孟子》可以被形容为儒家楷模的表象。而《中庸》可以说是总结出来的儒家理论基础。而《大学》是儒家圣人之道的方法。儒家的圣人之道可以用《大学》的第一句来概括。就是 – “明明德,亲民,止於至善”。 所谓“明明德” 就是指:开发自已无限量的的智慧, 能力, 和福报。“亲民”就是利他,当自已智慧显现出来后,无条件的去利益大众。那我们要怎么达到“明明德”呢? 要达到“明明德”,我们就必须达到四个境界:“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格物” –就是格除物欲,把我们内心对物质的欲望格除。“致知” –就是指格除物欲之后出来的智慧。“诚意” – 就是能保持我们的初心,我们的平常心。不会被外界的刺激、七情六欲的波动,而变动。而“正心”– 就是可以维持诚意的定力。 大学里头的《亲民》又有四个概念:“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这四个概念,简单的说,就是有了内在的德行,有了资源和机遇,就能造福周边的人,甚至大众。可是这都要看条件,看因缘。如果我们没有任何的因缘,一个人独处,就是修身。如果因缘让我们组织家庭,就是齐家。当我们有服务大众的因缘,资源和机遇,那就可以治国,平天下。 而为什么儒学这么重视因缘呢?因为坚守儒学的君子不会去刻意追求名利。可是一旦有因缘和机遇,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把他所拥有的能力显示出来服务大众。 仁的概念 谈了儒家的思想后,我们再回到仁这个概念。在《论语》《述而》篇:”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道”、“德”、“仁”的关系是体,相,用的关系。“道”是自然,即是本体。“德”是顺应自然的行为,也是道的相状。而仁是“道”本体起作用的概念。 所以仁是智慧显发出来之后的能力,去做该做的事,来造福周边的人,甚至大众。仁是没有边的爱,无私的爱,理智的爱。孟子讲《仁者无敌》也是指包容,但这包容不是虚伪的包容,而是完全知道是非,善恶的包容。 南洋孔教会 现在我们回到南洋孔教会。南洋孔教会,是我国儒学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因此我想提出三个建议让贵会参考: (一)之前,我谈到能否服务大众需要因缘,机遇,和资源。 今天的南洋孔教会包含我们华社儒学的精英,和支持儒学的社会力量。我希望在座的大家能齐心协力的服务大众。 (二)我希望贵学会能更积极的发扬,深化,和探讨儒学。 我们在华社常谈到传承文化。但文化不只是语言和传统艺术,文化也包括哲学和价值观。而儒学是华社哲学和价值观的核心。虽然在二十世纪,儒学可以说是走到了低谷。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儒学正在复兴。儒学将是一股举足轻重的思想力量。 同时,我国的儒学也需要与时并进。我希望南洋孔教会能考虑招募和培养儒家学者,把儒学的思想应用到二十一世纪的新加坡。 (三)我希望贵会能更积极的推动种族宗教和谐。 社会和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在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 的新加坡,种族宗教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 在这方面,郭文龙会长和贵会的朋友们都作出了贡献,尤其是贵会举办的促进儒学与伊斯兰教交流的讲座。我希望贵会能再接再厉,把这种介于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交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直接传达给大众。 最后,我祝愿大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谢谢大家! (照片由南洋孔教会提供)
2017年5月23日的《新明日报》,报道了一名哥本峇鲁居民唐芝嫣的感人故事。 唐芝嫣20岁那年,就与19岁的丈夫早婚,生下一男一女。 年轻夫妻的生活原本就很艰难,怎料女儿6岁那年,申诉头晕,发现患上脑癌。因为脑癌,女儿失去了右眼的视力,也时不时发羊癫。三年后,女儿的脑癌再复发,她和丈夫只好卖掉房子,偿还部分医药费。 女儿手术后,脑出血中风,瘫痪了七个月。这段期间,唐芝嫣不能工作,却因此和丈夫为了家中财务问题吵架,最终以离婚收场。 她说,她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又没有收入,差一点想要带着儿女跳楼。幸好她的房客劝她,说她没有权利带走儿女的性命,她才醒过来。 之后,她振作起来,当上诊所助理。这份工作让她下午有时间回家照顾孩子。她也拿了政府的津贴,提升自己的技能。现在,她的儿女都已长大,她也总算熬过来了。 分享经历鼓励其他单亲妈 唐芝嫣也出席了哥本峇鲁关怀计划活动,分享经历,鼓励其他单亲妈妈。 议员郭献川(义顺集选区)说:“我在当基层义工的时候,就发现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小孩的营养、教育等,都不如一般小康家庭,让贫穷变得“世袭”。听说,他们甚至有人因为买不起奶粉,而给婴儿喝豆奶。 不过,社工们的时间有限,无法一步步陪伴他们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因此,我请哥本峇鲁的基层义工在去年5月,找来一些有年幼小孩的低收入家庭,教他们财务管理、营养烹饪,帮他们的小孩找优质的托管和补习等等。(由于有善心人士赞助,他们无需多付补习费。)我们发现,最重要的其实是来自义工和其他受益人的聆听和鼓励。我们也找来唐芝嫣和他们分享,她的故事鼓励他们和她一样,勇敢地走下去。 经过近一年,第一批受益人已上了轨道。哥本峇鲁基层义工们正在走访区内所有的租赁组屋住户,寻找下一批的受益人。下一轮的哥本峇鲁关怀计划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并提供更多方面的帮助,如辅导、儿童足球队等,让哥本峇鲁的每个孩童都有光明的未来。”
郭献川 义顺集选区议员 刊于2017年5月23日的《联合早报》交流站 我从政后常被问:“这个问题政府要怎么解决?”纵观国人的言论,我发现就算是批评政府的,也很少看到欧美常见的“政府不该过于干涉”思想,反之却经常看到人们说,政府该多加帮忙。 因此我开始深思,新加坡为什么时常有这样的反应?我的结论是,建国的时候,为了凝聚大家的能力,都是以政府为主、政府为先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所以到了现在,新加坡人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还是要政府去想办法。 这在我们建国的头几十年,帮助我们快速取得全世界称羡的成绩。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这是否仍然适合我国?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在很多课题上,我们无法像以前一样,政府一句话就能带动大家往同个方向走。 那我们该如何在人民之间建立共识呢?中华文化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几千年的实验、思索与沉淀,所以我开始从中寻找答案。 曾在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的杜维明教授对于儒家思想曾说:“政治化的儒家就是国家权力高于社会;政治高于经济;官僚政治高于个人的创造性。这种形式的儒学,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必须加以彻底批判,才能解放一个国家的活力。另一面是儒家个人的伦理,它注重自我约束,超越自我中心,积极参与集体的福利、教育、个人的进步,工作伦理和个人的努力。所有这些价值,对新加坡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政治化的儒家,正是我国头几十年的写照。而个人层面的儒家思想,可能正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思想。 打个比方,针对人口老化的问题,很多人会认为,人口老化要建更多养老院、请更多看护、医药开支会增加多少,归根究底就是一个字——钱。可是,西方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许多政策的成果,甚至为此开辟了行为经济学和文化经济学等研究方向。 我国面对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颁布赡养父母法令,这已经反映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思考,儒家思想崇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国人普遍对于收碗碟和收纸皮阿婆的怜惜之情,显示这个精神仍然影响着我们。社会该如何凝聚这种力量,帮助我国应付人口老化的挑战呢?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相信如果有更多人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将能产生更多有建设性的见解,所以希望我国华社能推动对这方面的反思与辩论。 当然,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文化不只受儒家思想影响。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也曾与其他思想共存,包括跟文化背景非常不同的佛家相互刺激,最终再次达到儒释道三方平衡。因此,我相信儒家思想能够在与其他种族文化共存的前提下,帮助我国适应新的时代。
义顺集选区国会议员郭献川庆祝新加坡江苏理事会合作成立十周年—新中书法交流展致词稿 台上台下的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我们今天来谈书法。 书法起源于文字, 而文字里包含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心境。 所谓“以笔画心” 书法风格可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修养。 写的诗词可看出一个人的内涵和人生观。 我不是书法家,但在场有许多文化和艺术界的朋友, 我也希望能跟大家分享我对书法的看法和喜爱。 我敬佩唐代书法。欧阳询的楷书, 写得是一丝不苟,可说是基本工的巅峰。张旭的狂草完全是奔放的, 可说是奔放派的最高峰。两个不同的美学能在唐代大放异彩,这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唐代书法。 我喜爱宋代诗词,尤其是苏轼的诗词。大家都知道苏轼是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而且少年得志。 但他政治路途走得很艰辛, 而被放逐了三次。 他经历过动荡的一生后,写出又优美又超越世俗的诗词。让我跟大家分享两个例子。 第一。有一次苏轼到了赤壁,想象这幽静的长江岸竟然见证过三国有名的火烧赤壁之战。 他在《念奴娇》 写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但苏轼最后却感慨, “人间如梦” 。 苏轼深深的体会到,就算是历史伟人,最后也会被时间淡忘, 如船过水无痕。 正因为如此,苏轼才能淡定地面对自己坎坷的一身,保持他对人生的乐观和热忱。 第二。当苏轼面对人生一无所有的时刻,他竟能拿着沙滩里的一块石头,从中看到自然的优美。 在《文登石》 苏轼写着 “我携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对我来说, 苏轼很有庄子的领悟, 有如庄子名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而我觉得苏轼之所以能在当代广为留传,是因为他的经历,他的体悟,他的价值观。 苏轼在当时王安石和司马光变法的政治极端与矛盾间用自己“以民为本”的原则为立足点, 而名垂青史。 我今天也想跟大家分享我对文化交流的看法。 两国的思想与文化交流, 往往能为各国注入新的动力。 就有如唐朝西进后,唐代的艺术注入塞外的文化元素,而把中华文化推到另一高峰。 如果我们到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走一趟, 也会发现到新加坡现代和近代的美术史背后的动力有一部分也是新中文化艺术的交流。例如徐悲鸿和吴冠中在新加坡和在东南亚的作品,就充分地体现他们中西结合的艺术风格。 新加坡著名的南洋画风的画家 -陈文希,陈宗瑞,刘抗,钟泗宾等-也结合了上海和巴黎学派的画风,来描绘东南亚的场景。 就连新加坡著名的近代抽象表现主义画家,陈克湛也结合了岭南、上海与巴黎学派。 最后, 我希望今天的展览能延续新中两国思想与文化交流,带给大家新的火花。谢谢。